上周小编介绍了为什么助听器的价格差别那么大?是不是越贵就越好? (点击可查看)
不少朋友在后台留言:为什么我戴上助听器后,什么声音都能听到,但别人说话的内容还是听不懂呢?
到底为什么会这样?下面小编就带您一起来了解一下。
“听到”和“听懂”不是一回事
首先我们要知道,“听到”和“听懂”其实是两码事。
完整的听觉系统不仅有耳朵,还包括大脑。
耳朵主要起传播声音以及声音放大的作用,负责让我们“听到”。
我们的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内耳这三大部分,通过把声音收集、放大、传导、转化给大脑,完成“听到”这个步骤。
但能不能听得懂,还得大脑说了算。
当声音传递到大脑,会引发特定的神经活动,被语言中枢识别,大脑做出翻译后,我们才能听懂声音。
所以,“听到“一定是”听懂“的前提,但“听懂”还需要大脑能正确识别并“翻译”出听到的声音。
助听器的真正作用,是将声信号放大,最大限度的保证我们能够听到,但并不负责让我们听懂。
其实人工耳蜗也是这样。人工耳蜗最终要在耳蜗内形成电刺激来刺激螺旋神经节细胞,最终将信号经由听神经传递给大脑产生听觉,让植入者能听到声音。
但是,它也并不负责让人听懂。这也是为什么植入人工耳蜗后要做言语康复的原因。
“听得到”但 “听不懂”的原因有哪些?
从“听到”和“听懂”的原理来看,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1. 耳朵听声不准,导致大脑翻译有误
一般当有轻度听力损失时,通常是外毛细胞功能受损,而内毛细胞仍健好。
但当听力损失为中度及以上,除了外毛细胞,内毛细胞也会开始受损。
外毛细胞主要负责调整并增强内毛细胞的敏感度。当外毛细胞受损,内毛细胞的敏感度减弱,但功能无碍,通过助听器放大后,内毛细胞仍能保证合适的神经冲动传入大脑听觉中枢。
但内毛细胞受损后,转化和传递神经冲动就容易出现问题,不能将正确的信息传输到大脑听觉中枢 ,就会导致大脑 “翻译”信息有误,从而出现能听到但听不懂。
2. 耳朵听声无碍,但大脑翻译有问题。
这种情况指的是耳朵听力正常或听力损失较轻。
常见的原因为脑或脑干的病变,例如肿瘤、脑溢血、脑震荡、颅骨骨折、脑缺氧,导致听觉、语言中枢受损而听不懂。
3. 耳朵听声不准,大脑翻译也有问题
这种情况就是说除了耳蜗功能严重受损,大脑也有问题。
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长期放任听力损失,导致中枢听觉退化,影响大脑听觉认知所致。
耳朵是负责听的,大脑是负责认知并理解的。但二者并非独立工作,而是相辅相成的。
人的大脑里面的很多神经元,一个连接着一个形成一张复杂的网,这些连接点叫突触。
当发生听力损失后,大脑的听觉中枢受到的刺激减少。如果长期缺乏听觉刺激的话,相应的突触就会变得越来越弱,且杂乱无章,或者相互之间的联系完全切断,从而影响认知和言语的理解。
这也是老年弱听人士放任听力损失容易患上痴呆症的原因之一。
“听得到”但 “听不懂”该怎么办?
所有类型的听力损失都会影响言语理解能力,只是影响程度不同。
但我们的大脑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会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重新塑造结构和功能。
对言语识别能力较差者而言,虽然配戴助听器仍听不懂,但还是建议坚持戴助听器,这样才能刺激听觉神经,避免更大程度的衰退。
要知道,佩戴助听器只是帮助改善言语理解的其中一步,而你要做的就是多听、多交流。
此外,通过上述介绍,您是否也明白了一旦发现有听力损失,早做干预的重要性了呢?
我们建议年龄超过50岁后,每年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如发现有听力下降,早诊断、早干预、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