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弄清楚耳鸣的产生,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听觉是如何形成的,听觉传导的过程又是怎样的。
声音一般通过空气传导,被耳廓收集,通过外耳道传至鼓膜,引起鼓膜和听骨链的振动,听骨链上最后一块听小骨—镫骨,受到振动后不断“拍打”前庭窗传入内耳的外淋巴。这种传导途径称为空气传导路径,简称气导。外淋巴的液体振动引起基底膜的振动,使位于基底膜上的螺旋器上的毛细胞的纤毛弯曲,毛细胞兴奋后产生电活动,释放神经递质,传递至螺旋神经节的轴突末梢,产生轴突动作电位。神经冲动电位沿脑干听觉传导通路向上传递,最终到达大脑颞叶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当然,声音也可绕过外耳和中耳,直接通过颅骨直接传导到内耳的外淋巴(剩下的传递路径和气导相同),这样的传导路径称为骨传导路径。但在日常生活中,由骨导传入内耳的声能甚微(除非你把扬声器紧贴在头皮上),所以对听觉产生的意义不大。
耳鸣是在没有外源性的声或电刺激情况下的一种声音感觉。
临床上诊治的耳鸣一般是指给患者带来不良感受的耳鸣,它的响度较大(在一般外界声音背景下仍可听得到),音质特殊,它的存在常常使患者感到心烦意乱。
声治疗是指用声音改变耳鸣的感知和/或反应,可缓解耳鸣所致的压力、降低环境声与耳鸣声之间的对比、转移对耳鸣的注意力。详见如下:
(1)声掩蔽疗法ATMT(Acoustic Tinnitus Masking Therapy):通过播放特定声干预处方来全掩蔽或部分掩蔽耳鸣声,从而达到缓解耳鸣甚至使耳鸣消失的功效。
(2)声习服疗法ATRT(Acoustic Tinnitus Retraining Therapy)及认知声疗法CHaTT(Cognitive Habituation Tinnitus Terapy):分疗程逐渐习惯外加声音并淡化耳鸣记忆,结合专家心理疏导,对神经系统重新训练或再编码,增强听觉系统的滤过功能及中枢抑制力。
(3)声音调幅:一种用经过特殊处理后的声音掩蔽方案,在掩蔽的同时刺激听觉通路,降低耳鸣信号。
(4)听觉过敏治疗。听觉过敏:如果对声音响度的容忍度崩解 ( a collapse of loudness tolerance, Vernon & Press 1988 ) ,使得声音刺激变得异常敏感,听任何声音都不舒服,即使是轻声细语也觉得刺耳,我们称之为「听觉过敏」 (hyperacusis)。
正在全川开展的《突发性聋患者早期综合声治疗干预耳鸣的效果》临床研究中,省内18家多中心耳鸣临床研究基地正在尝试用声治疗的方式干预突聋伴耳鸣的患者。我们期待困扰人们的耳鸣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