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
新生儿听力筛查流程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运用客观、快速和简便的测试方法或手段对新生儿进行检测。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两种,根据设定的筛查标准,将可能有听力损失的新生儿筛查出来,之后进行进一步的确诊。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规定:➊ 正常出生新生儿实行两阶段筛查: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➋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婴儿出院前进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至听力障碍诊治机构。➌ 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听力筛查仍应当在3年内每年至少随访1次,在随访过程中怀疑有听力损失时,应当及时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就诊。➍ 对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患儿应当在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相应的临床医学和听力学干预。
儿童听力损失高危因素
每对年轻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可爱,如果太晚发现听觉障碍的问题,将会严重地影响到孩子日后的语言、身心发展,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听力筛检快速、方便、安全、无副作用。我们呼吁社会对新生儿听力筛查予以重视,呼吁所有的家长在您的孩子出生后,主动安排孩子接受听力筛查。
听力筛查后的干预
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应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一般来讲,确诊为重度或极重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患儿,建议在出生后3个月开始选配助听器;中度听力损失者,建议6个月龄时开始选配助听器;部分中度及轻度听力损失的小儿,随访至8~10个月,确定为永久性听力损失后,建议选配助听器。所有配戴助听器的患儿,均应定期进行听觉及言语康复训练,并定期进行听力和言语发育评估。对康复效果欠佳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建议1岁左右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后继续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宝宝“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办?
在宝宝出生的3个月内,一定要记得带宝宝到可靠的儿童听力诊断中心接受诊断性听力学检查和医学检查。即使是单耳“听力筛查未通过”也不例外。因为临床上常碰到单耳“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孩子,由于家长的不重视,没有及早带孩子进行听力检查,等到2-3岁了才发现,结果是迟发性或进行性听力损失,孩子的言语发育受到较大的影响。
为什么要做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在于早期发现听力障碍。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13亿人口中有8296万残疾人,听力障碍2780万。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尤其是婴幼儿阶段,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此期间儿童如果有听力障碍,不仅会导致聋哑、言语发育迟缓,还会造成儿童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发育迟缓,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临床发现,通过常规体检或父母观察,小儿听力障碍多在2岁以后才被发现,错过了儿童语言快速发育的时期,延误了康复的最佳时机。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并给予科学的听力干预及言语训练,最终使患儿聋而不哑,回归主流社会,达到减少儿童听力和言语残疾的发生,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目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造福聋儿、造福社会的一件大事。
1
新生儿听力筛查有何法律依据?
2
所有出生的宝宝都要做听力筛查吗?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要求,所有出生的宝宝都应该接受新生听力筛查。因为有的宝宝出生时看起来很健康,但可能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出现听力问题了。宝宝出生后,一般情况下父母难以在1岁内发现其听力问题,多数孩子到了2-3岁不会说话时,才引起家长注意。如果出生后不及时进行听力筛查就不能早期发现,以后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言语-语言发育和认知发育障碍。
3
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做听力筛查?
按照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对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患儿应当在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相应的临床医学和听力学干预。
筛查中:➊ 保持安静,避免交谈;关闭一切通讯设备,避免出现噪音;➋ 保持宝宝在筛查的正确姿势,露出测试耳,避免遮盖;➌ 测试时家长可将手轻轻扶按在宝宝肩部,使其有安全感;➍ 做完一侧耳后,不要用力翻动宝宝以免惊醒,应配合医生轻轻翻转到对侧耳。
筛查后:➊ 认真听取医生解释,未通过筛查者,参照医生建议去做;➋ 有听力损失高危儿,每6个月接受一次听力监测,直至3周岁;➌ 通过筛查者,定期接受儿保的听力保健;➍ 平时注意防止噪声、药物等对宝宝听力的损害;➎注意观察宝宝的听觉和言语发育,可疑有发育迟缓者,及时就诊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