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专注耳聋耳鸣康复整体解决方案
新生儿听力筛查

图片
图片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


图片
听觉是人类的重要感觉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约为1‰~3‰。婴幼儿时期的听力损失,即使是轻度也可导致其在行为等方面明显的生理障碍。儿童听力和言语发育障碍程度与听力损失发病年龄密切相关,听力损失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干预,不仅会导致聋哑、言语发育迟缓,还会造成儿童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育迟缓,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儿童出生后48小时即可用简便无创的方法 及时发现听力障碍,为进行早期干预创造条件,因此,开展微创听力普查对于听力残疾的预防和康复,对于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重大意义。

听力筛查是一项持续的工作,其对象不仅仅只是新生儿,还应包括婴幼儿甚至学龄儿童,这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地区和医疗条件较差的广大农村地区开展儿童听力保健与康复工作十分重要。我国的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工作任重道远,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的工作。


图片

新生儿听力筛查流程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运用客观、快速和简便的测试方法或手段对新生儿进行检测。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两种,根据设定的筛查标准,将可能有听力损失的新生儿筛查出来,之后进行进一步的确诊。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规定:➊ 正常出生新生儿实行两阶段筛查: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➋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婴儿出院前进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至听力障碍诊治机构。➌ 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听力筛查仍应当在3年内每年至少随访1次,在随访过程中怀疑有听力损失时,应当及时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就诊。➍ 对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患儿应当在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相应的临床医学和听力学干预。


图片

儿童听力损失高危因素


与新生儿听力损失密切相关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耳聋家族史;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弓形虫、梅毒等);颅面部畸形;早产或极低体重儿(体重小于1500克)、新生儿严重窒息、严重黄疸;母亲滥用药物(如庆大霉素)和酒精、母亲糖尿病;染色体异常,以及一些与感觉神经性或传导性耳聋有关的综合征等。有的孩子因严重疾病而长时间住新生儿监护病房,也可出现迟发型或进行性听力损失。此外,有些孩子在出生时并无听力损失,但由于各种后天因素,如感染(如脑膜炎,腮腺炎),外伤,使用耳毒性药物等也可出现听力损失。有的遗传性听力损失也可发生在婴幼儿期或青年期。因此,对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儿童进行定期听力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每对年轻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可爱,如果太晚发现听觉障碍的问题,将会严重地影响到孩子日后的语言、身心发展,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听力筛检快速、方便、安全、无副作用。我们呼吁社会对新生儿听力筛查予以重视,呼吁所有的家长在您的孩子出生后,主动安排孩子接受听力筛查。


图片

听力筛查后的干预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终目的是使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得到早期、合理和有效的干预,最终能听会说,实现康复,回归主流社会。

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应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一般来讲,确诊为重度或极重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患儿,建议在出生后3个月开始选配助听器;中度听力损失者,建议6个月龄时开始选配助听器;部分中度及轻度听力损失的小儿,随访至8~10个月,确定为永久性听力损失后,建议选配助听器。所有配戴助听器的患儿,均应定期进行听觉及言语康复训练,并定期进行听力和言语发育评估。对康复效果欠佳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建议1岁左右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后继续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图片

宝宝“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办?


当宝宝“听力筛查未通过”时,家长都会很担心。作为爸爸妈妈和监护人,当宝宝“听力筛查未通过”时,您不能太着急。由于听力筛查的仪器比较敏感,如果宝宝接受筛查时有以下几种情况,可能就通不过听力筛查,如宝宝外耳道或中耳有分泌物、体动较多、鼻堵呼吸不畅、周围环境有噪声等。因此,在等待接受听力诊断的1-2个月期间,您最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避免不要让宝宝感冒发热和注意避免宝宝呛奶,减少鼻堵,减少中耳积液的机会。多数“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宝宝经过诊断性听力检查后并未发现明确的听力障碍,原因多在于外耳道或中耳有分泌物的吸收或排除。

在宝宝出生的3个月内,一定要记得带宝宝到可靠的儿童听力诊断中心接受诊断性听力学检查和医学检查。即使是单耳“听力筛查未通过”也不例外。因为临床上常碰到单耳“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孩子,由于家长的不重视,没有及早带孩子进行听力检查,等到2-3岁了才发现,结果是迟发性或进行性听力损失,孩子的言语发育受到较大的影响。


图片

为什么要做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在于早期发现听力障碍。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13亿人口中有8296万残疾人,听力障碍2780万。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尤其是婴幼儿阶段,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此期间儿童如果有听力障碍,不仅会导致聋哑、言语发育迟缓,还会造成儿童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发育迟缓,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临床发现,通过常规体检或父母观察,小儿听力障碍多在2岁以后才被发现,错过了儿童语言快速发育的时期,延误了康复的最佳时机。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并给予科学的听力干预及言语训练,最终使患儿聋而不哑,回归主流社会,达到减少儿童听力和言语残疾的发生,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目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造福聋儿、造福社会的一件大事。


1

新生儿听力筛查有何法律依据?

为减少出生听力缺陷,我国政府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和防聋工作尤为重视。1999年中国残联、卫生部等部委在联合下发的“关于确定全国爱耳日的通知”中,首次提出将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项目。2004年12月,卫生部首次正式将“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纳入《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2009年2月,卫生部重新颁布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卫生部64号令)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进行了修订。管理办法规定,从2009年6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启动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在我国政府和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全国多数省市及自治区已经制定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耳聋防治工作在有条件的省、市、自治区和县、地区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开展。


2

所有出生的宝宝都要做听力筛查吗?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要求,所有出生的宝宝都应该接受新生听力筛查。因为有的宝宝出生时看起来很健康,但可能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出现听力问题了。宝宝出生后,一般情况下父母难以在1岁内发现其听力问题,多数孩子到了2-3岁不会说话时,才引起家长注意。如果出生后不及时进行听力筛查就不能早期发现,以后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言语-语言发育和认知发育障碍。

孩子出生后如果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在语言发育的关健年龄(3岁以内)缺乏言语和环境声刺激,听觉-言语链就会出现障碍,影响他们日后的言语-语言发育。轻者导致辩音不清,重者导致听觉言语障碍,甚至导致性格孤僻、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困难等问题。只有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才可以早期发现宝宝的听力损失;给予及时干预和康复,减少其对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的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最有效的方法。


3

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做听力筛查?

按照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对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患儿应当在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相应的临床医学和听力学干预。

很多家长会问,为什么要在孩子睡熟之后进行听力筛查?其实主要目的是保证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另外,为了保证筛查能够顺利进行,在进行听力筛查前、筛查中和筛查后,家长的协助和配合有着重要作用。家长应该配合医生做哪些工作呢?
筛查前:➊ 认真听筛查人员讲解听力筛查的意义和方法;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并签字;➋ 最佳的测试结果是在宝宝自然睡眠状态时获得。如宝宝烦躁、哭闹会影响测试结果,因此听力测试前家长应尽量把宝宝喂饱使其进入睡眠状态;➌ 给宝宝换好干净尿布,使其舒适不哭闹;➍ 给宝宝选择厚薄适度的包被,薄易受凉,太厚会影响操作。

筛查中:➊ 保持安静,避免交谈;关闭一切通讯设备,避免出现噪音;➋ 保持宝宝在筛查的正确姿势,露出测试耳,避免遮盖;➌ 测试时家长可将手轻轻扶按在宝宝肩部,使其有安全感;➍ 做完一侧耳后,不要用力翻动宝宝以免惊醒,应配合医生轻轻翻转到对侧耳。

筛查后:➊ 认真听取医生解释,未通过筛查者,参照医生建议去做;➋ 有听力损失高危儿,每6个月接受一次听力监测,直至3周岁;➌ 通过筛查者,定期接受儿保的听力保健;➍ 平时注意防止噪声、药物等对宝宝听力的损害;➎注意观察宝宝的听觉和言语发育,可疑有发育迟缓者,及时就诊排除。




返回
列表
上一条

20岁的年龄70岁的听力,为什么「未老先聋」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下一条

听觉健康西藏行··········